2025年元宵節前夕,臨沂蘭山分公司金雀山營業部客戶經理劉善濤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感謝信。此信全文用工整的筆跡手寫,落款是聯安現代城三號樓的孫大爺。信中,這位七旬老人用質樸的語言,表達了對廣電人優質服務的由衷感謝,也講述了一個關于“廣電人工匠精神”的故事。
老客戶的煩惱:線路老化,網絡“卡”住生活
聯安現代城是蘭山區一處建成近20年的老小區,住戶以老年人為主。孫大爺在這里居住了十余年,是中國廣電的“鐵桿用戶”。然而,近半年來,他家的寬帶網絡頻繁出現問題。“手機看個新聞視頻要緩沖半天,有時候干脆斷線,連微信都發不出去。”孫大爺在信中說,自己雖然不懂技術,但也知道小區線路老舊,“年輕時當過電工,明白這些線路就像人的血管,時間久了難免出問題。”
廣電人的執著:爬井道、查線路,問題不解決不收工
2025年1月,劉善濤接手聯安現代城的片區服務。在梳理客戶檔案時,他注意到孫大爺的報修記錄異常頻繁。“半年內報了3次故障,說明問題根源沒找到。”他立即聯系孫大爺,約定次日上門排查。
初次上門,劉善濤將室內網線接口全部重新更換一遍,排查室內隱患點,發現室內線路并無異常,初步分析是樓道線路老化導致信號衰減。然而,當他打開單元樓的弱電井時,眼前的景象讓他倒吸一口涼氣:井道內積滿灰塵,線路雜亂纏繞,部分電纜外皮已開裂,裸露的銅絲上還掛著蜘蛛網。“這種老小區沒有物業定期維護,井道成了‘被遺忘的角落’。”劉善濤回憶道。
為了找到故障點,他戴上手套和頭燈,蜷身鉆進不足1米高的井道。井內空間狹窄,他只能半跪著,用測線儀一段段檢測線路。經過兩小時排查,終于發現一處隱蔽的接頭氧化嚴重,導致信號傳輸不穩定。然而,更換接頭后,孫大爺家的網絡僅穩定了三天,網速還是不讓人滿意。
正好蘭山分公司針對老舊小區進行“無源化網改”,所以劉善濤及時聯系公司工程部、上報小區情況、對接物業,一氣呵成,最終將劉大爺的入戶方式換成FTTH,徹底解決了劉大爺的網絡問題。
客戶的心聲:“他的認真勁兒,讓我想起了老輩人的工匠精神”
“小劉來我家四次,每次都是滿頭大汗。最后一次修完,他還特意留了私人電話,說‘有問題隨時找我’。”孫大爺提到劉善濤時,文字里滿是感慨。最讓他觸動的是維修過程中的細節:劉善濤每次離開前,都會把工具包里的螺絲、線頭清理干凈,甚至順手幫他把門口的垃圾帶下樓。“這些小事,說明他把客戶當自家人。”
對于那封感謝信,孫大爺坦言“寫得不多,但句句是真”。“現在有些年輕人干活圖快,小劉不一樣。他修線路時,連膠帶都纏得整整齊齊,像在雕花。”老人笑著說,“這種認真勁兒,讓我想起了老輩人的工匠精神。”
廣電人的堅守:以客戶為中心,不是口號是行動
劉善濤的故事并非個例。蘭山分公司近年來推行“網格化服務”,要求客戶經理對片區問題“一包到底”。蘭山分公司考核的不只是維修速度,更看重客戶滿意度。
為提升老舊小區服務質量,蘭山分公司還成立了專項小組,對全區20年以上的住宅進行線路普查,目前已改造光纜12公里,更換設備300余臺。劉善濤說:“線路老化是歷史遺留問題,但服務不能打折扣。客戶選擇我們,我們就要負責到底。”
在劉善濤看來,自己的工作“沒什么特別的”:“線路修不好,客戶的生活就不方便。多跑幾趟、多流點汗,問題解決了,心里才踏實。”
或許,敬業精神的本質正是如此:無需豪言壯語,只需將“客戶”二字放在心上,在每一個細節中注入誠意與專注。
《奮斗者足跡》專欄面向公司員工長期征稿。即日起,《奮斗者足跡》專欄下增設詮釋“以客戶為中心”和“以努力奮斗的員工為本”企業價值的子欄目。詮釋“以客戶為中心”主要講述本人或身邊榜樣以客戶需求為工作方向、全方位為客戶服務的鮮活故事、營銷案例、創新技術及工作思考建議等內容。詮釋“以努力奮斗的員工為本”是從管理角度,總結支持員工工作、關心員工職業成長、關注員工需求的好經驗、好做法和好成效。
來稿主題請標明【類型】+標題,請作者隨文留下通聯方式(姓名、單位及電話號碼)。
投稿郵箱:sdyxxw@163.com;(dq85051628@163.com)
聯系人:王勇男、侯曉彤
聯系電話:
0531-56060073 19215319909
0531-56060699 19206067799